索引号 3212000006/2025-323558 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5-04-24
文号 时效
2024年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5-04-24 16:44
  • 浏览次数: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日趋改善,民生事业扎实推进,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20.95亿元,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5.2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322.14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3343.57亿元,增长5.3%。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1:47.3:4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6351元,增长5.4%。

经营主体总量增加。年末登记在册经营主体73.46万户,增长2.7%,其中当年新登记7.12万户;登记在册私营企业18.55万户,增长3.8%,其中当年新登记1.89万户;登记在册个体经营户52.46万户,增长2.3%,其中当年新登记5.0万户。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73万人,同比增长5.3%。全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1.7万人。

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八大类消费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3%,衣着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8%,医疗保健类上涨4.9%,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4%。食品烟酒中,粮食下降3.1%,鲜菜上涨3.4%,畜肉上涨0.8%,水产品上涨4.3%,蛋下降2.3%,鲜果下降7.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总体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5.7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330.56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3.25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67.41亿元,增长5.7%;渔业产值155.40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10亿元,增长9.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8.59亿元,同比增长4.6%。

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283.26万吨,同比增长0.1%,其中,夏粮产量105.77万吨,增长1.2%;秋粮产量177.50万吨,减少0.6%。粮食播种面积567.30万亩,增长0.1%。粮食单产7490公斤/公顷,连续八年居全省首位。

畜禽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生猪出栏163.35万头,同比增长4.0%;年末存栏87.01万头,减少14.9%。全年家禽出栏2996万只,同比增长15.4%;年末存栏2361万只,减少1.1%。

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全年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2.81万亩,累计建成367.27万亩,同比增长3.0%。农业机械总动力304.09万千瓦,增长0.9%。年末设施农业面积41.52千公顷,同比减少1.56千公顷,下降3.6%;设施渔业面积21.9千公顷,同比增加0.34千公顷,增长1.6%;有效灌溉面积267.8千公顷,同比增加0.07千公顷,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其中轻工业增长3.7%,重工业增长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3.7%,股份制企业增长3.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1.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0.2%,大中型企业增长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1%。

重点产业稳定支撑。全年“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产业产值同比下降1.5%,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4.8%,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海工船舶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速为20.6%,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产业运行平稳,同比增长1.6%,大健康产业、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锂电三大产业收缩,产业产值同比分别下降2.8%、3.5%、20.6%。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0%。分行业看,房屋建筑业产值增长6.0%,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增长10.0%,建筑安装业产值增长16.6%,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增长21.9%。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5396.94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894.89亿元,增长1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额增长16.5%,工业技改投资完成额下降9.1%;服务业投资完成额下降8.3%。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全年民间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9.0%,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8.3%,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持续加码发力。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18个,同比下降3.5%,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额分别为1949.99亿元、777.08亿元,分别增长12.5%、27.0%。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单体规模4.67亿元。

房地产市场有所承压。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308.64亿元,同比下降15.4%。按工程用途分,住宅类项目投资完成额下降16.2%,办公楼投资完成额增长3.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额下降10.3%,其他类商品房投资完成额下降15.9%。商品房销售面积539.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04.54万平方米,下降8.0%。商品房销售额495.75亿元,同比下降10.4%,其中住宅销售额417.56亿元,下降12.9%。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28亿元,同比增长4.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56.58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7.56亿元,增长7.7%;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实现零售额94.57亿元,增长15.2%;交通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14.14亿元,增长1.9%;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0.01亿元,增长13.6%。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19.39亿元,同比下降6.7%。

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238.54万人次,同比增长19.0%;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63万人次,增长69.6%,其中外国人2.63万人次,增长57.5%。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40.19亿元,增长16.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37.12亿元,增长16.5%。

六、外向型经济

外贸市场开拓有力。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81.67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总额1222.82亿元,增长30.3%;进口总额458.85亿元,增长12.9%。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87.78亿元,增长10.2%;加工贸易出口618.01亿元,增长67.4%;一般贸易进口308.43亿元,增长8.1%;加工贸易进口132.31亿元,增长27.4%。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46.69亿元,增长34.4%;民营企业出口663.52亿元,增长26.1%;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23.35亿元,增长23.0%;民营企业进口135.27亿元,下降5.0%。从主要市场出口情况看,全年对美国、欧盟出口额分别为94.80亿元、177.28亿元,分别增长10.0%、19.9%,对东盟出口总额为183.72亿元,增长49.5%。

利用外资基本平稳。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家;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9个,较上年减少8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项目19个,较上年减少1个。实际利用外资10.03亿美元,增长7.9%;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3.52亿美元,下降15.2%。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64亿美元,下降61.9%。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0.5亿美元,下降81.7%。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全年货物运输量3.74亿吨,增长3.2%;货物周转量2008.57亿吨公里,增长11.5%。旅客运输量5233.1万人,增长11.8%;旅客周转量12.28亿人公里,增长8.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8亿吨,增长7.3%;其中,外贸吞吐量3376.27万吨,增长14.3%。年末公路里程10365.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59.68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05.17万辆,净增5.11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96.91万辆,净增4.5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63.66万辆,净增1.95万辆。

邮政业务量稳步上升。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邮政业务收入41.75亿元,增长2.4%。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3.2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6.2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54万户;5G用户298.8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5.9万户;千兆宽带用户83.1万户,比上年增加60.55万户。电话普及率119.02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有序。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303.87亿元,下降1.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5.93亿元,下降0.2%;民生支出较上年持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6%;其中,卫生健康支出下降14.4%,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5.3%、10.9%、3.7%。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384.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504.74亿元,增长12.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513.62亿元,增长12.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05.9亿元,增长8.0%;中长期贷款余额7121.9亿元,增长14.4%。

保险行业稳步增长。全年保费收入259.0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分险种看,财产险49.04亿元,增长5.9%;寿险172.29亿元,增长6.6%;健康险34.46亿元,增长5.3%。全年赔付额121.92亿元,增长62.6%;其中,财产险赔付37.46亿元,增长22.9%;寿险赔付70.79亿元,增长130.2%;健康险赔付12.16亿元,下降1.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年末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21748件,比上年末增长33.8%;每十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98件,增长28.8%。全年专利授权16697件,增长4.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977件,增长59.1%。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98家,增长15.9%。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4953个,增长23.8%;技术市场成交额297.55亿元,增长21.3%。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普通高等学校7所,全年招生数2.68万人,在校学生8.12万人,毕业生2.14万人;普通高中34所,招生数2.51万人,在校学生7.15万人,毕业生2.23万人;小学152所,招生数3.33万人,在校学生22.93万人,毕业生4.20万人。年末拥有专任教师4.5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8个、美术馆4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81.66万册,增长5.1%;电子图书藏量70.75万册,增长0.9%。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供给能力提升。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510家,同比增长7.2%;其中,医院99家,卫生院92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8家,妇幼卫生保健机构7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2512张,增长2.4%;其中,医院拥有床位23336张,增长1.9%,卫生院拥有床位7207张,增长3.1%。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8326人,增长4.2%;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6788人,增长13.2%,注册护士15606人,增长0.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泰州马拉松”“铁人三项亚洲杯”等重大赛事,新(改)建特色体育公园6个,新增健身步道3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75平方米。组织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超1.7万场次,参与活动人数约200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达43.7%。在国内外各级各类赛事中,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共获得金牌53枚、银牌59枚、铜牌34枚。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年PM2.5年平均浓度3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3.1%;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保持100%,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0.36个百分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4个。

能源消费基本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977.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1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123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0.31%。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2起,同比减少8起,下降13.3%;安全事故死亡46人,同比减少7人,下降13.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066人,同比减少0.0013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略有下降。年末常住人口447.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88%,比上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480.87万人,人口出生率3.90‰,人口死亡率8.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9‰。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44元,比上年增长5.5%。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1997元,增长6.5%;经营净收入7757元,增长3.6%;财产净收入4757元,增长1.7%;转移净收入7433元,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6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59元,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87:1缩小至1.84:1。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91.02万人、100.5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270.65万、176.98万。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3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全年31755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注:

[1] 本公报中2024年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 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 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