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212000006/2024-324184 | 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4-07-30 |
文号 | 时效 |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4-05-16 16:50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量质齐升。4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基本面保持稳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增长动力持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健运行,优势产业引领增长
1—4月,泰州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3.11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产值2684.87亿元,增长4.5%,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主导产业贡献突出。1—4月,泰州市“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实现产值1815.70亿元,增长5.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7.6%,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8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4.9%。小微企业增势加快。1—4月,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96.18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高于大中型企业增速4.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8.3%,较上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支撑显著。1—4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值1970.22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73.4%,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1个百分点,是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服务行业总体平稳,交通物流保持畅通
1—3月,泰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8亿元,同比增长3.0%。分行业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快增,同比增长64.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势向好,分别增长26.6%、23.4%和2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7%;教育、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下降18.1%、21.4%、54.5%,降幅分别较1—2月收窄14.9个、4.9个、3.0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24.0%,降幅较1—2月扩大20.8个百分点。
客运物流持续增长。1—4月,泰州市公路客运量1250.4万人,同比增长23.3%;公路货运量1787.9万吨,增长9.2%;水路货运量增长9166.2万吨,增长11.5%;港口货物吞吐量14353.41万吨,增长13.8%。
(三)投资领域加快回补,有效投入稳步扩大
1—4月,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3.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从产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完成额增长24.4%,较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完成额下降3.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势向好。1—4月,民间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6.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5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加快5.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持续恢复。1—4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64.4%,较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2%,两年平均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0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4月,泰州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9个,计划总投资372.11亿元,增长11.0%,本年完成投资55.24亿元,增长23.0%,较一季度加快17.4个百分点。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单体规模4.71亿元,增长18.0%。
(四)消费需求有效提振,生活类消费支撑有力
1—4月,泰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8.05亿元,增长14.9%,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快增,1—4月实现零售额98.71亿元,增长26.4%,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限额以上增速11.5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8.5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饮料类分别增长30.0%、31.3%和43.5%,分别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5.5个、1.7个和0.8个百分点。居住类商品消费不断恢复,今年以来居住类商品消费均实现正增长,分别增长7.5%、5.3%、7.8%,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3%、4.0%、3.1%。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消费增长加快,1—4月实现零售额26.73亿元,增长9.6%,较一季度加快4.2个百分点。交通类商品消费持续增长,1—4月实现零售额98.76亿元,增长7.6%。
(五)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船舶行业贡献突出
1—4月,泰州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74.91亿元,同比增长37.0%。其中,实现出口总额416.00亿元,增长40.1%;实现进口总额158.91亿元,增长29.4%。民营企业外贸增势强劲。1—4月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95.73亿元,同比增长55.2%,增速快于全部进出口18.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4%,较上年同期提升6.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升0.2个百分点。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进出口贡献突出。1—4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85.60亿元,同比增长168.4%,拉动全部进出口总额增长27.7个百分点,对进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75.0%。
(六)金融市场保持平稳,存贷规模稳步扩大
4月末,泰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125.02亿元,同比增长8.5%。从存款主体看,全市住户存款余额6263.93亿元,增长14.4%,高于全部存款增速5.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308.35亿元,下降0.3%,低于全部存款增速8.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243.15亿元,同比增长14.9%。从贷款主体看,住户贷款余额2542.69亿元,增长1.1%,低于全部贷款增速13.8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697.84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全部贷款增速4.8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7030.57亿元,增长16.8%,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是拉动贷款增长的主要行业,占贷款总量的比重为84.8%,四大行业分别增长20.6%、26.2%、17.7%和20.0%,拉动贷款增长4.5个、4.0个、2.3和1.7个百分点。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工业重点企业支撑不足,发展信心仍待提振。1—4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5%,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低于小微型企业增速4.2个百分点;“十佳百强”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7%,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从企业盈利情况看,尚未完全恢复。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1%,两年平均下降4.7%,列统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仅有44.1%,其中,化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1.3%、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同比下降77.8%。企业亏损面27.2%,较1—2月扩大0.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扩大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3.88亿元,同比增长31.4%。
二是房地产业长期疲态,供需两端持续下行。今年以来,全市房地产业主要指标继续处于下降通道。从需求端看,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持续扩大,1—4月,泰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9%,两年平均下降10.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6.1%,两年平均下降1.6%,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7个百分点;建筑装潢材料、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仍未回升,分别下降6.3%、10.0%,两年平均降幅分别为14.0%、5.6%。从供给端看,企业投资动力不足,1—4月,泰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04.02亿元,同比下降23.4%,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2.0%,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3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下降7.1%、31.5%、69.5%,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扩大1.2个、4.6个、8.9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持续深耕重点领域。聚焦特色产业集群,集聚科创资源推进四链融合,探索推进产业链的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新动能,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努力实现产业强市。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逐群逐链推动传统制造业焕新和抢占未来产业赛道,打造省级未来产业示范区;拓展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应用、深化离岸创新中心建设等创新机制,全面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深化为企服务,用心用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惠企政策及时足额兑现,采取更多“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措施,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
二是围绕投资支撑,持续增强项目攻坚。推动中国医药城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攻坚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药品进口口岸等重大产业平台,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项目招引,聚焦全省“1650”产业体系,认真研判政策方针、投资风口、产业发展、市场前景等相关要素,深化开发园区改革、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持续招引实施高端产业项目,打造优质企业矩阵,加速‘亩均论英雄’提质改革、老旧设备更新改造、‘专精特新’转型升级,超前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共融共舞’。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上争力度,从更大力度、更多层次、更宽渠道等方面支撑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充分释放各类资本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三是围绕市场消费,持续推动潜力释放。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让市场主体有更大市场空间,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积极推动线上消费乘势成长,促进线下消费加快回补,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民消费”的原则,形成政府搭建平台、商家丰富供给、全民乐享消费的工作格局,以有效市场,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持续开展各类便民展销会活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群众消费“有底气、接地气、聚人气”。房地产方面,进一步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合理释放监管额度内的资金。落实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等措施,鼓励卖旧换新、以小换大,压紧压实保交楼工作,切实维护好购房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