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212000006/2024-324187 | 分类 | 统计分析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4-09-27 |
文号 | 时效 |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4-09-27 10:39
- 浏览次数:
上半年,泰州市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定,供给端保持增长、需求端稳步向好、要素保障持续增强,但也面临重点产业波动明显、企业经营恢复不足、房地产市场长期疲态等诸多困难挑战。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需紧盯制约经济恢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夯实筑牢发展基础,为经济运行稳定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泰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4.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6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662.09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591.07亿元,增长5.1%。
一、 产业运行稳中承压,生产供给增势放缓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上半年,泰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8.79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总产值188.23亿元,增长4.6%。夏粮实现稳产丰收。上半年夏粮产量105.77万吨,同比增长1.2%,夏粮播种面积265.48万亩,增长0.1%。畜禽产能保持充足。上半年生猪出栏91.03万头,增长5.3%;年末存栏83.02万头,下降2.3%。家禽出栏1257.36万只,增长14.5%;年末存栏2497.32万只,增长13.8%。
工业经济承压运行。上半年,泰州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232.25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1.34亿元,增长5.4%,较1—5月回落1.2个百分点。从产值完成情况看,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043.34亿元,增长1.2%,较1—5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实现产值2720.49亿元,增长1.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7.3%。重点企业增长乏力。上半年,泰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76.46亿元,增长0.1%,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低于小微型企业增速2.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实现产值360.38亿元,下降2.1%;“十佳百强”企业实现产值2115.08亿元,同比下降0.2%,低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企业盈利仍有不足。上半年,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下降5.9%,降幅较1—5月收窄0.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24.2%,较1—5月扩大1.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扩大2.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总体趋缓。上半年,泰州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91.07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批零住餐业保持稳增。上半年泰州市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8%、10.7%、15.3%、20.7%。客运物流有序畅通。上半年,泰州市公路客运量1905.9万人,同比增长22.8%;公路货运量2844.5万吨,增长8.3%;水路货运量增长15461.8万吨,增长11.1%;港口货物吞吐量22087.67万吨,增长14.5%。其他服务业同比下降。1—5月,泰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5.45亿元,同比下降2.0%,较1—4月回落3.3个百分点。
二、 内部需求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强劲
有效投入持续扩大。上半年,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从产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完成额增长18.3%,增速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完成额下降1.0%,较1—5月收窄1.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保持稳增。上半年,泰州市民间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3.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8.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稳步恢复。上半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7.7%,两年平均增长0.5%,两年平均增速与1—5月基本持平。
消费需求保持平稳。上半年,泰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0亿元,同比增长5.8%,与1—5月持平,其中6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9亿元,增长5.6%。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9.90亿元,增长10.0%,较1—5月回落1.8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消费拉动显著,上半年实现零售额132.33亿元,增长18.7%,高于限额以上增速8.7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饮料类分别增长19.0%、28.1%和37.0%,分别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3.5个、1.4个和0.7个百分点。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零售额39.23亿元,增长10.0%。交通类、居住类商品消费增势放缓,分别实现零售额142.75亿元、27.18亿元,分别增长3.0%、3.4%,分别较1—5月回落2.1个、0.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增长加快。上半年,泰州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55.87亿元,同比增长34.0%,较1—5月加快6.5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实现进出口总额163.0亿元,增长70.8%。上半年实现出口总额618.51亿元,增长34.6%,较1—5月加快6.5个百分点;实现进口总额237.36亿元,增长32.4%,较1—5月加快6.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外贸增势向好。上半年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432.42亿元,同比增长41.9%,较1—5月加快6.2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全部进出口7.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5%,较1—5月提升1.0个百分点。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4.0亿元,同比增长131.8%,较1—5月加快27.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进出口总额增长23.5个百分点,对进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9.1%。
三、 要素保障持续增强,社会民生稳步改善
金融要素保障有力。6月末,泰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981.84亿元,同比增长5.7%。从存款主体看,泰州住户存款余额6389.01亿元,增长13.9%,高于全部存款增速8.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070.30亿元,下降6.2%,低于全部存款增速11.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443.51亿元,同比增长15.0%。从贷款主体看,住户贷款余额2571.20亿元,增长0.4%,低于全部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8871.74亿元,同比增长20.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1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7121.89亿元,增长16.7%,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上半年,泰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7元,同比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32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7元,增长7.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9:1,差距较上年同期缩小0.05。
价格指数保持平稳。上半年,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持平,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下降0.5%。八大类消费中:食品烟酒类上涨0.1%,衣着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4.1%,医疗保健类上涨3.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居住类下降1.9%,交通通信类下降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3.3%。
全社会用电稳定供应。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8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分类型看,全行业用电量157.92亿千瓦时,增长5.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6.96亿千瓦时,增长11.8%。其中,工业用电量130.68亿千瓦时,增长4.9%,服务业用电量22.99亿千瓦时,增长10.9%。
四、 经济增长压力犹存,向好基础仍需夯实筑牢
上半年,泰州市部分领域存在增长乏力、恢复不及预期等问题。工业方面:大中型企业支撑不足、“十佳百强”企业低位徘徊,企业盈利仍未完全恢复。投资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上半年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20.4%,降幅较1—5月扩大2.2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增量不足,上半年泰州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46个,同比减少1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单体规模4.19亿元,下降14.8%。房地产方面:供需两端长期处于低位,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销售面积、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等主要指标继续处于下降通道,分别下降18.3%、10.8%、13.5%。
下阶段要继续聚焦薄弱环节,持续夯实筑牢发展基础,为经济运行稳定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不断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促进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作用,努力打造具有硬核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新高地,具有强劲驱动力的产业细分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高端要素集聚地,具有示范引领力的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地。一方面,写好融合文章。创新探索并有效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局、全域、全链的数字化应用推广,进一步加速产业变革。另一方面,加快创新赋能。集成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核心技术的迭代演进与创新扩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
二是不断提升产业投资牵引力。深刻认识现代产业发展规律,统筹做好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深度融合,促进生产端、消费端有机衔接,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产业梯次发展和整体跃升。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加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服务等支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推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突出资源聚集、突出做强基金、突出资本招引、突出机制保障,加快集聚、发展优质股权投资机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募、投、管、退”股权投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作用,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三是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支撑力。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让市场主体有更大市场空间,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序扩大住房消费。大力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支持住房租赁企业专业化、机构化发展,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探索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消费中心,增强县城和中心镇消费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城乡消费市场融合发展。推动商贸综合体、超市等生活性服务业场所进行“人、货、场”云改造,推进步行街等重点消费场所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消费集聚区。培育智能制造厂房、设备、物资、劳动用工的共享平台,探索发展算力共享、产能共享、办公资源共享等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共享经济和新个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