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 阶段性回调压力显现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5-07-13 11:08
  • 浏览次数:

1-5月,泰州市持续释放"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效能,有序举办"泰享消费"等主题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潜力得到有效激发,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需高度关注增速趋缓、下行压力加大等苗头性问题。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5月,泰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9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较1-2月、1-3月、1-4月分别回落0.40.40.1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6.2%,增速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2.44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5月份当月同比增长6.5%

(一)按商品类别看:多类别商品消费协同增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1-5月,全市限额以上23个商品类别中19类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达82.6%

1.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支撑稳固,基础品类均衡增长。

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136.32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16.9%)、饮料类(11.1%)、烟酒类(15.2%)、日用品类(14.1%)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民生消费底盘持续夯实。

2.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需求动能释放,增速逐月攀升。

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零售额42.06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1-2月、1-3月、1-4月分别提升8.121.2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增长极。

3.政策扶持类商品:政策效应显现,智能绿色消费领跑。

受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带动,家用电器、通信器材、建筑装潢材料消费显著升温。1-5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61.4%(其中高能效家电同比增长129%、智能家电同比增长30.1%);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61.1%(其中智能手机同比增长1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13.7%

4.线上消费:新兴业态势头强劲,占比稳步提升拓空间。

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46.09亿元,同比增长21.8%,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12.1%,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线上消费对传统消费的补充替代效应持续增强。

(二)按板块看:全市各板块均实现正增长,但增速呈现差异化特征。

1-5月,全市6个板块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保持正增长。其中,姜堰区(6.7%)、兴化市(8%)、医药高新区(高港区)(8.9%)等3个板块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靖江市(12.5%)、泰兴市(13.3%)、海陵区(15.2%)等3个板块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 分板块限上社零变动度

单位:%、个百分点

  

1-5

增速

1-4

变动度

1-3

变动度

1-2

变动度

泰州市

10.9

-0.9

-1.3

-0.6

海陵区

15.2

-1.9

-2.2

1.8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8.9

-0.6

-1.1

-0.1

姜堰区

6.7

0.8

-0.8

0.8

兴化市

8.0

-3.6

-3.5

-3.6

靖江市

12.5

-0.4

0.2

0.3

泰兴市

13.3

0.4

-0.7

-3.3

二、需关注问题

(一)限上消费增速持续放缓。1-5月,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9%,增速较1-2月、1-3月、1-4月分别回落0.61.30.9个百分点。5月当月,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2月、3月、4月分别回落0.873.6个百分点,逐月放缓特征显著。

 

 

(二)出行类商品消费持续承压。在促消费政策效应边际递减、汽车消费潜能提前透支等因素,与行业竞争加剧、新车销售价格承压、汽车保有量趋近饱和等压力交织作用下,出行类商品消费呈现波动下行态势,且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汽车消费看,5月当月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6%,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动能减弱,首次陷入负增长,同比降幅达15.8%。从石油制品消费看,受成品油价格波动影响,1-5月全市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降幅较1-4月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至8.8%(降幅较4月扩大11.4个百分点)。

(三)限上批发业零售额持续深度调整。受重点企业外迁及业务转型调整等因素叠加影响,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1.6%,降幅较1-2月、1-3月、1-4月分别扩大5.74.90.8个百分点,下行态势持续显现,企稳回升面临较大压力。

 

三、建议

(一)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市场主体质量。建立重点商贸企业招商目录库,重点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等优质市场主体,建立动态更新的重点招商企业名录库。定期开展招商需求调研,及时更新企业投资意向信息,确保招商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完善招商激励机制,对年度完成目标的新引进企业给予奖励。

(二)优化在库单位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制定限上贸易企业质量评价体系,从经营规模、增长速度、税收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实施分类管理。对连续出现负增长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度,重点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定期开展“僵尸企业”清理整顿工作,保持库内企业活力;建立预警退出机制,对长期经营异常企业及时启动退出程序。

(三)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实施消费促进工程,持续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优化“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培育新型消费场景,推动传统商场改造升级,打造智慧商业综合体。支持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