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5-03-31 15:32
- 浏览次数:
1—2月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继续发力显效,投资高位运行,工业加快增长,消费继续改善,全市经济起步平稳有力,跨年度接续顺畅,发展态势回升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重点板块、主导行业支撑减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承压,经济持续向好向上基础还不稳固。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加快增长
1—2月份,泰州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67亿元,同比增长7.4 %,增速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5.0%,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5.9%,私营企业增长4.7%。从产值来看,1—2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6个板块产值呈“5升1降”态势。从工业用电量来看,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为3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比上年全年加快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从开票来看,1—2月全市实现征收期工业一般纳税人开票销售收入1617.66亿元,同比增长1.4%,列全省第7位。2月份,市场预期回暖向好,全市制造业PMI为50.9%,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二)投资领域稳健运行
1—2月份,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7.0个、全省11.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从产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增长13.6%,列全省第7位;服务业投资增长4.0%,列全省第3位。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分重点投资看,民间投资增长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1.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分行业投资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1.5%,汽车制造业增长31.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8%。从项目投资看,全市本年新开工项目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2.5%,本年完成投资增长20.9%;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单体规模增长3.7%。
(三)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1—2月份,泰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0亿元,同比增长7.0%,比上年全年加快2.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3.0个、全省1.9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69亿元,增长11.5%,比上年全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商品类型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1%,比上年全年加快9.4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3.6%;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9%,比上年全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中西药品增长20.1%;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2%,比上年全年加快13.6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25.5%。批零住餐业稳定增长。1—2月份,泰州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4.1%和15.0%,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6%和11.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5.9个、5.9个和3.8个百分点,分别排名全省第6、第4、第5和第6位。
(四)财政金融保障有力
1—2月份,泰州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5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6%,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0%。2月末,泰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769.57亿元,增长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3位;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350.01亿元,增长1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2位。分行业贷款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增长17.0%,制造业贷款增长13.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增长16.8%,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增长10.1%,这四大行业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达64.7%。
(五)价格指数低位运行
2月份,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8.8,同比下降1.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2%,非食品价格下降0.5%;消费品价格下降2.0%,服务价格下降0.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3升5降”,居住、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7%、1.9%和9.7%,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衣着、食品烟酒价格分别下降0.6%、1.0%、2.1%、3.0%和4.6%。2月份,泰州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1,同比下降0.9%,化工、钢铁等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仍处于低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8,同比下降1.2%。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持续承压。1—2月份,泰州市工业经济质效提升面临一定压力。具体来看:关键指标位次相对靠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4%,列全省第11位,尚未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排名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位次,追赶先进地市压力依然较大。高频指标增速未达预期。全市全部工业企业实时开票增速列全省第13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销售面临一定压力。同步指标监测存在隐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89.6%,低于全省5.4个百分点,列全省末位,市场需求相对不足。
二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1—2月份,泰州市房地产业主要指标未能止跌回稳,延续下降态势。从供给端看,开发企业投资意愿收缩,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8%,降幅较上年全年扩大22.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2位。从需求端看,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齐跌,分别下降7.8%、16.3%。其中,住宅类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7.7%、18.7%,是影响全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因素。
三是货物进出口形势逆转。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4.1%,低于上年全年39.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从全省第1位降到全省第11位。其中,出口总额下降15.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全年23.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2位;进口总额下降10.6%,低于上年全年45.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0位。
四是后续发展动能仍显不足。1—2月份,泰州市工业、投资的新增量贡献度有所下滑。从新增工业企业来看,年度新增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67家,新增企业完成产值下降27.4%;新增工业企业产值贡献度为18.6%,较上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从新增投资来看,全市新增投资项目数较上年同期减少79个,新增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3.9%。从新开工项目来看,全市新开工项目43个,同比下降6.5%;新开工投资额同比下降22.7%,仅占全部项目投资额的2.2%,将对下一步投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
三、对策建议
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系统思维统筹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施“扩大内需、激发活力、改善预期”协同发力的政策组合,持续巩固增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为全省挑大梁多作贡献。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市委“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导向要求,聚焦“大海新晨”四大产业标志,加快构建“8+13+X”产业链群体系,加速锻造产业链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塑造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工业挑大梁的支撑作用,推进全市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交房”项目竣工交付,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加强房地产政策解读,实施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加速商品房新项目监管,推动项目尽早实现实质性开发。继续延续“八大购”购房补贴政策,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全市通兑等措施,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挖掘潜在购房需求,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加强对商品房网签数据的关注,强化房地产数据支撑。
三是聚焦内外需求,协同激发市场动能。坚持“外贸提质”和“内需扩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市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引导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基本盘。同步提振内部有效需求,培育新型消费形态,切实增强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依托泰州市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等平台,推动“健康名城”与大健康主导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畅通内外市场双循环。
四是聚焦重点攻坚,强化“四上”企业支撑效能。密切监测全市经济新增量与新动能的贡献情况,将“四上”企业升规纳统工作列为重点攻坚任务,着力构建动态培育数据库,加强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大数据局以及统计等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完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各市(区)的积极性,强力推进 “四上” 企业培育入库工作,为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