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5-05-16 09:39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强化服务指导,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与此同时,夏粮存在减产风险、畜牧业高增长态势承压、渔业增速显著放缓的几点隐忧也不容忽视。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00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01亿元,增长6.2%,居全省第2位。
1、蔬菜产量增长明显。今年一季度天气晴好为主,没有发生冻害,适宜蔬菜生长,农民复种套种积极性高。一季度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6.33万亩,同比增长2.0%,总产90.34万吨,同比增长3.9%。瓜果播种面积0.72万亩,同比增长6.5%,总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0.2%。
2、畜禽产能加速释放。受春节消费旺季影响,生猪、家禽出栏量大。3月末,全市生猪存栏81.72万头,同比减少0.9%,其中能繁母猪6.71万头,同比减少8.6%。一季度累计生猪出栏51.67万头,同比增长10.4%。3月末,全市家禽存栏2530.94万只,同比增长4.6%。一季度累计家禽出栏805.39万只,同比增长31.7%。
3、渔业生产态势平稳。全市持续加大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合理调优养殖品种结构,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渔业生产平稳有序。一季度水产品产量9.50万吨,同比增长1.9%。
二、问题及隐忧
1、夏粮存在减产风险。全市预计夏粮播种面积266.23万亩,比去年增0.75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6.36万亩,比去年增0.77万亩。预计油菜面积41.14万亩,比去年增0.02万亩。但当前夏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距大面积收获仅剩月余,1至4月全市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最低值,其中1月、2月、4月降水异常偏少。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中旱面积约0.4万亩,重旱面积约0.1万亩,持续干旱导致夏粮减产风险攀升。
2、畜牧业高增长态势承压。一季度生猪出栏增幅10.4%,家禽出栏增幅31.7%,有力支撑了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长。但当前增幅已达近年高位,后续增长动力不足。根据养猪数据中心监测数据:今年一季度外三元猪价格从16.6元/公斤一路下滑14.5元/公斤,4月份以来,从14.5元/公斤小幅爬升至15元/公斤,会一定程度上保护养殖积极性,但不足以大幅带动出栏规模扩大。
3、渔业增速显著放缓。今年一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增长1.9%,低于全省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拖累农林牧渔业增速。
三、几点建议
1、强化责任落实,保障夏季粮油生产。一是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农业农村、气象、水利、财政等部门联合会商制度,实时共享农田墒情、气象预警、内河水量调度信息,统筹安排应急救灾资金,形成“监测—预警—调度—保障”全链条抗旱合力。二是夯实应急保障基础。及时调配、购置喷灌机等应急抗旱机械,组织清理灌溉沟渠,保障作物关键生长期用水需求。三是深化技术服务下沉。组建“机关干部 +农技专家”联动指导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强化分类科学田管,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2、强化政策扶持,平稳释放畜禽产能。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稳定产能。推进2025年粪污资源化利用、智慧牧场建设、设施设备更新等项目实施,支持养殖场完善生产设施设备,提升养殖生产效率。二是积极盘活资源增加产能。继续借助“两新”政策,鼓励引导相关主体投资新建、改扩建养殖场,增加养殖量。常态化开展空栏规模场摸排,盘活闲置养殖圈舍,增加产能。三是抓好疫病防控确保生产平稳。组织开展夏季集中补免行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切实降低疫情发生风险,确保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
3、推行绿色养殖,加快渔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积极推进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配套建设标准化尾水处理设施,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二是强化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应用。建设智慧渔业管理平台,推动苗种繁育、饲料研发等关键环节技术突破,提升生产效率。三是完善政策支持与协同治理机制。加大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养殖主体向生态化转型,培育区域绿色渔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