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统计资料>>统计分析
1—2月泰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23- 04- 24 09: 24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2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指标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尚不牢固,仍然面临不少压力。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势平稳

1—2月,泰州市工业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分别高于全国3.7个、全省2.2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从产值完成情况看,1—2月,泰州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0.31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1%,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3.8%;列统的34个规上工业行业中,有23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7.6%;其中石油加工、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汽车制造、医药、金属制品、农副食品加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9.9%、24.8%、20.7%、17.7%、14.8%、14.3%、12.2%,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2.7个、17.6个、13.5个、10.5个、7.6个、7.1个和5.0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1—2月,泰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39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2022年加快8.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5.7个、全省4.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62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全部社零增速4.5个百分点。

从消费类型看,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强劲,同比增长24.1%,其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9.5%和22.3%,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5.8个和8.6个百分点。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6.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3.2个百分点。文教娱乐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其中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80.2%、25.5%、22.6%,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66.5个、11.8个和8.9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速保持稳定

1—2月,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7%,分别高于全国0.2个、全省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3.5%;服务业投资完成额增长9.5%,居全省首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长8.7%,居全省首位。

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完成额增势良好,同比增长11.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6.7%,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仍是民间投资的主要支撑。1—2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61.9%;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占比都有提高,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6个、1.3个、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平稳增长,分别增长4.6%和4.2%。

(四)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1—2月,泰州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48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67.88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8.0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2月末,泰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809.60亿元,同比增长14.2%,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增速与全省持平,居全省第5位。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462.79亿元,同比增长18.7%,分别高于全国7.9个、全省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中长期贷款增长21.5%,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是拉动贷款增长的主要行业,四大行业分别增长6.1%、3.9%、2.9%和1.7%,拉动贷款增长6.1个、3.9个、2.9个和1.7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泰州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但外部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尚不牢固,仍然面临不少压力。

(一)稳增长压力凸显。一是部分指标增速位次后移。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征收期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7位、第8位和第8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后移3个位次;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12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后移8个位次。二是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受美、欧不断加息影响,国外市场通货膨胀严重,购买力普遍下降,1—2月,泰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5.88亿美元,同比下降16.3%,其中,出口总额16.87亿美元,下降17.3%。

(二)交通运输有待恢复。1—2月,泰州市公路客运量、公路客运周转量、公路货运量、公路货运周转量分别下降3.3%、16.4%、15.6%、12.5%,降幅分别比1月收窄4.9个、7.1个、23.0个和24.0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3.5%,降幅比1月收窄6.1个百分点。

(三)项目投资整体乏力。1—2月,全市在建新开工项目数57个,同比减少102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本年完成投资分别下降71.4%和78.1%。新增入库投资项目212个,同比减少94个;新增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40.2%。

三、对策建议

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克服困难、提振信心,推动全市经济工作始终沿着平稳道路向前发展。

(一)更大力度建设产业体系。聚焦大健康产业体系、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产业集群、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链群深度提高产业高度,以创新动能提升产业势能,推动实现产业培育全链条覆盖、全区域布局、全周期服务。建立政企之间高效沟通机制,精准了解企业在在生产经营、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诉求,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全力提升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二)更大力度拓展内需空间。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市场不断回暖,释放市场需求潜力,激活“一池春水”。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中去。把拓展内需空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长期发展潜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三)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聚焦产业转型、创新提质,围绕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通过“云招商”、并购招商、资本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加大链主、链源、链核式项目招引力度,扩大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招引规模。深化“三比一提升”行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招引建设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有效投资大突破赢得发展大突破。努力破解重大项目在资金、征迁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促使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促进在建项目顺利建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