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41662/2015-26685 分类 统计公报 其他 公报
发布机构 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15-02-16
文号 时效
泰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15-02-16 00:00
  • 浏览次数:

泰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12161号)及《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泰政发〔201328号)要求,泰州市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12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泰州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泰州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泰州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7个市(区)的数据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要求,经江苏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和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泰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泰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现分三个公报,公布泰州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综合数据。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7699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2753个,增长36.5%;产业活动单位52376个,增加13120个,增长33.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162684个,增加31595个,增长24.1%(详见表1-1)。

1-1 单位数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47699

100.0

   企业法人

37912

79.5

   机关、事业法人

3226

6.8

   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

6561

13.8

二、产业活动单位

52376

100.0

   第二产业

21983

42.0

   第三产业

30393

58.0

三、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162684

100.0

   第二产业

11523

7.1

   第三产业

151161

92.9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9948个,占41.8%;批发和零售业8915个,占18.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645个,占9.7%。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71585个,占44.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9182个,占36.4%;制造业10999个,占6.8%(详见表1-2)。

1-2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法人单位(个)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个)

47699

162684

采矿业

1

制造业

19948

1099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41

7

建筑业

1634

644

批发和零售业

8915

7158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38

59182

住宿和餐饮业

489

796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17

142

金融业

114

房地产业

1070

4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671

151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332

28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21

1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95

8512

教育

967

210

卫生和社会工作

736

30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31

80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645

注:表中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934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89个。

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37912个,比2008年末增加10446个,增长38.0%。其中,内资企业占97.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0%,外商投资企业占1.1%。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0.8%,集体企业占2.1%,私营企业占80.2%(详见表1-3)。

1-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企业法人单位(个)

37912

内资企业

37124

 国有企业

304

 集体企业

786

 股份合作企业

130

 联营企业

57

 有限责任公司

4001

 股份有限公司

461

 私营企业

30415

 其他企业

97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63

外商投资企业

425

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177787人,比2008年末增加434690人,增长24.9%。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69178人,比2008年末增加11078人,增长2.4%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建筑业845864人,占38.8%;制造业809583人,占37.2%;批发和零售业105526人,占4.8%。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05044人,占4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3084人,占19.8%;制造业71990人,占15.3%(详见表1-4)。

1-4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人)

2177787

469178

采矿业

55

制造业

809583

7199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409

59

建筑业

845864

3758

批发和零售业

105526

20504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140

93084

住宿和餐饮业

15186

4649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639

402

金融业

25481

房地产业

25298

95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8893

531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4139

146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322

6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7083

34069

教育

56057

1103

卫生和社会工作

31529

103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649

410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74871

注:表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063人;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58人。

三、企业资产总计

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15358.6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资产总计的38.5%,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61.5%

四、小微企业

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6643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6.7%。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19826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52.3%;批发业5970个,占15.7%;其他未列明行业2547个,占6.7%

小微企业从业人员873540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4.6%。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537872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7.5%;建筑业149161人,占7.6%;批发业54913人,占2.8%

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940.29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8.7%。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2517.35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27.17亿元,占11.9%;批发业384.63亿元,占2.5%(详见表1-5)。

1-5 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资产总计

(亿元)

36643

873540

5940.29

工业

19826

537872

2517.35

建筑业

1401

149161

269.13

交通运输业

866

24456

176.68

仓储业

71

1316

55.83

邮政业

38

613

0.42

信息传输业

86

754

2.6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41

2187

18.77

批发业

5970

54913

384.63

零售业

2336

16264

63.90

住宿业

171

3507

16.90

餐饮业

302

7694

15.77

房地产开发经营

269

4386

253.60

物业管理

355

9551

21.4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64

33439

1827.17

其他未列明行业

2547

27427

316.02

注:表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71个,从业人员587人,资产总计3.94亿元。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2593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6.8%,其中生物产业企业法人单位390个,占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15.0%;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57512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18.3%,其中生物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9383人,占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13.8%

六、主要经济结构变化情况

2013年末,在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79.5%,比2008年末提高了0.9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6.8%,下降了3.2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13.8%,提高了2.4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89.9%,与2008年末持平;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6.5%,下降了1.7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3.6%,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在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占45.4%,比2008年末下降了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54.6%,提高了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6.3%,比2008年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23.7%,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第二产业占7.1%,比2008年末下降了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92.9%,提高了4.5个百分点。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占16.1%,比2008年末下降了1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83.9%,提高了15.2个百分点。

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成员组织法人、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支出等相关资料。

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组织。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包括: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

2)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登记,并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登记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3)经相关部门批准,领取了准运证,独立从事交通运输的个体运输户。  

3]小微企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确定。本办法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

4]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标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划分,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集合,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5]本公报数据不包括靖江—江阴园区普查数据。

 [6]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