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41662/2020-00713 分类 统计分析 农业、林业、水利 其他
发布机构 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0-03-17
文号 时效
新冠肺炎疫情对泰州当前经济作物春耕备耕生产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0-03-17 08:53
  • 浏览次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农时不等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形势下,为了解疫情对我市当前经济作物的影响及春耕备耕现状,市统计局及时开展了专题快速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灵活采用电话或微信访问、网络填表等方式,从2月28日至3月4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2份(种植大户22户,农业经营单位10个),涵盖6个市(区)15个镇街(含海陵农业园区)。其中,种植蔬菜的有17户,占比53.1%;种植瓜果的有9户,占比28.1%;种植油菜籽的有2户,占比6.3%,种植花卉的4户,占比12.5%。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劳动力不能及时到岗影响经济作物生产经营。调查结果显示,有5家种植大户(农业经营单位)反映劳动力存在缺口。比如高港区胡庄镇的上膳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反映其技术骨干隔离在家;靖江市种植业承包大户以外地人为主,田间劳动者也有很多外地人,到本地后需隔离14天后才能进行生产。此外,一些经济作物急需采摘却缺乏人手,以孤山镇为例,去年底芡实没有全部采摘,因疫情原因,打捞芡实的工人人手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芡实的打捞,也将影响新的一年的芡实种植。

二是物流不畅、部分收购方尚未正常复工等因素对本地农产品销售产生一定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销售渠道是否畅通上,14户选择“畅通”,占43.8%;7户选择“基本畅通”,占21.9%;11户反映不畅通,占34.4%。

据调查,海陵区华港镇9000亩蔬菜生产情况较好,由于政策要求保证居民蔬菜供应,各农贸市场保持开业等因素,蔬菜销售渠道还算畅通,且大部分蔬菜成熟后一时未采摘也不会有大的损失,销售环节未受到大的影响,姜堰区沈高镇农业园区,种植西瓜规模20亩,由于现阶段西瓜正处于藤蔓期,长势良好,未到上市时节,预计5月初上市销售,瓜贩上门收购,受疫情影响较微,但高港区蔬菜种植户表示以往都是大批量贩卖给批发市场,或者直供超市,但是目前受疫情影响,餐馆未大面积恢复营业、企业尚未完全复工、学校尚未开学,蔬菜销售市场需求量锐减,购买力不足,订单显著减少。种植户普遍面临“菜不摘会老、摘了没处卖”的两难选择,例如高港区大泗镇光普农场种植的盆栽蔬菜主要供应高档酒店,但由于之前的客户未复工,蔬菜没有销售渠道。根据相关部门监测结果:疫情防控期间主要监测了我市4家规模较大的农批市场:海陵苏中农批市场、靖江渔婆农批市场、泰兴农批市场以及兴化富民农批市场。从每日监测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外地人员陆续返泰,4家市场各方面供应数据都有了明显增加,尤其是兴化富民市场,每日到货量从5吨提高到40吨,出货量从45吨增长至135吨,市场储备量也从原来的45吨增加到130吨左右。但比对客菜和地菜数据,可以发现地菜占比较低,批发市场更多的还是依赖客菜保证供应,这也是不少地区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瓜果销售上,海陵区反映果农的情况就相对严峻,如海陵大量种植的草莓,由于物流流通不畅,前期水果店又基本上全面停业,草莓成熟了几天不出手很多就烂掉了,果农只能自己想办法出手,微信群预约销售就成为当前草莓等新鲜水果的重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有农业经营单位反映“草莓不耐储存,批发渠道不畅通”。

在花卉销售上,有种植户反映“花卉无法销售外地”、“花卉销路不顺,市场不通”、“疫情期间交通不方便,难销售”、“疫情期间花店正常营业少,红白喜事需要量减少,种植的非洲菊出现滞销”等,海陵区反映虽然花卉种植都为本地用工,人员和生产物资方面没有大问题,但是各地设卡,花店停业等还是大大影响了销售,疫情中“无法出售”成为花卉种植最主要问题。

三是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下跌。本次调查中的草莓种植户普遍表示草莓价格和上年同期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高港区许庄溢香草莓园因在田草莓成熟较晚故受影响不大,但兴化市反映由于物流受阻,导致水果物流配送不畅,又因草莓存放时间短,造成滞销,价格下跌,从30元/公斤跌倒26元/公斤,高港区白马镇一种植户反映因受疫情影响,草莓大量滞销,小草莓按10元/公斤,大草莓按30元/公斤价格抛售,目前以小草莓销售为主(表1),高港区(乔杨社区)新大地草莓园今年卖的价格也在16-18元/公斤;姜堰区三水街道桥头地区种植双孢菇规模12亩,目前产量18.38吨,上年同期未生产,受疫情影响销售价格下降,目前7元/公斤,同比下降12.5%;沈高镇农业园区的韭菜种植规模35亩,受疫情影响需求萎缩,目前价格为2.4元/公斤,同比下降33.3%,且价格还有下行趋势。

表1 经济作物调查户(农业经营单位)草莓种植情况


主要经济作物

品种

名称

播种

面积

(亩)

总体长势情况(良好、一般、较差)

销售价格


目前销售价格(/公斤)

上年同期销售价格




果瓜类

——






高港区白马镇种植户

主要品种1

草莓

100

良好

10

上年未种


高港区大泗镇种植户

主要品种1

草莓

2.7

良好

40

上年未种


高港区许庄街道乡画农场

主要品种1

草莓

17

良好

32

52


高港区许庄街道乔扬新大地草莓园

主要品种1

草莓

20

良好

18

36


高港区许庄街道溢香草莓园

主要品种1

草莓

13

良好

50

50


兴化市垛田街道种植户

主要品种2

草莓

60

良好

26

30


靖江市新桥镇靖江市聚德家庭农场

主要品种1

草莓

120

良好

30

50


四是农资总体充足,少数经营户短缺,价格总体平稳。根据调查的32户情况显示,其中共有5家种植户表示缺农资:3家反映“缺肥料”,1家反映“缺维修大棚材料”,1家反映缺“羊粪”、“蔬菜种”,其余农户表示供应充足或自家有提前储备。价格方面,从填报的情况看,有3家反映化肥总体价格与上年相比有所上涨,4家反映化肥价格有所下降;其余均反映化肥总体价格不变。

五是其他困难诉求。据调查,2家种植户在目前主要困难中反映“缺资金”、“资金短缺,希望政府帮忙解决”,还有1家反映“防疫物资口罩难买”。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作物和春耕备耕受疫情影响存在的问题,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面梳理政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一方面,全面梳理中央和省、市级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进村入企入户深入掌握需求和经营状况,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各项惠农政策宣传活动,提高惠农政策知晓率,加强政策解读,可以精简提炼政策核心内容,以清单形式列明,让经营户一看就明白,同时主动送政策解惑,用更贴心的服务增强农业经营户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紧抓细落实,推动惠农助农政策落地。

(二)精准产销对接,多种渠道助推农产品销售

协调本地农贸市场、超市、机关食堂等单位和相关部门及时发布供求信息,进一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据了解,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耕,泰兴市相辉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地里种植的360亩白萝卜因疫情滞销,泰州市供销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利用旗下衔农公社批发和零售平台,仅1天就帮助销售近20吨萝卜。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利用电商和新零售企业巧解销售难题,创新购物方式,利用好老百姓常用的APP、微信小程序等媒介。同时要做好订单量增加时相应配送能力的增强,做好配送途中路径规划,提升配送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因交通管控,对于部分发往外地销售的农作物滞销在田的情况,可以鼓励此类种植户,将目光投向本地城镇居民市场,而相关机构可以搭建本地网上销售平台,支持送货上门,既安全高效地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又助推农产品销售。

(三)延伸产业链条,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压力

进行充分市场考察后,对适合深加工的尤其是一些不易储存、集中上市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制成腌制、脱水、速冻、保鲜蔬菜等,缓解大量集中上市带来的压力和损耗,同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此外,扶持、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延长产品产业链条,企业还可以与种植户签订订单种植,保障价格,从而降低种植户的市场风险。

(四)防控不误农时,统筹做好防护和春耕备耕

春耕打好基础,关系着今年收成。一是鼓励农民和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务工,保障劳动力充足;二是积极做好田间管理。做好小麦、油菜籽等冬季作物的田间管理;三是备足农资,加强指导。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及时做好农用机械的检测维修。当好春耕备耕“指导员”,加强对生产计划的指导,指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四是做好防护工作,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开展线上培训、指导和答疑,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实地指导。下田劳作时,种植户可采用专人负责专区、控距兼顾控时的种植方式,减少人员聚集的同时,不延误劳作时机。

(五)加大金融支持,增加信贷等资金支持

切实落实好《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抗疫情渡难关保供应的意见》、《市财政局关于支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关财政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由于本次疫情对种植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部分种植户希望针对此次疫情的特殊情况,建议银行等机构“特事特办”,尽可能降低准入门槛,加快资金审批进度,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